轉貼:異位性皮膚炎增多 家長多欠缺保養預防概念

異位性皮膚炎增多 家長多欠缺保養預防概念 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幼兒患者,十年激增近七倍,但許多家長欠缺預防及保養觀念,現在天氣變冷,進入好發季節,家長要注意,過熱的洗澡水、毛皮及不透氣衣物,加上潮濕灰塵,都會使嬰幼兒的皮膚症狀加重。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所做的「台灣出生世代研究」,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已從1995年的1%,攀升到2004年的6.7%,估計全台目前約有300萬人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。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李主任指出,雖然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不斷在增加,但是,約有40%的家長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患者,不但沒有尋求醫師的諮詢與治療,還使用不正確的偏方或消炎成藥,使孩子的病情惡化,情況更糟榚。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皮膚天生缺乏脂肪代謝酵素,無法合成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,引起皮膚異常乾燥,當進入秋冬季節,居家環境潮濕,病童皮膚上孳生金黃色葡萄球菌,皮膚保水能力變差,以致又乾又癢,而且金黃色葡萄球菌不但毒性高,也對很多類型的抗生素產生抗藥,造成治療的困難。 研究顯示,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秋冬保養重點,則以保濕舒緩乳液能有效舒緩異位性皮膚炎,亦可降低類固醇的使用量。至於病童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,李主任則建議,不要使用一般的沐浴精或嬰兒皂,水溫不要過燙,應選擇天然無添加溫和舒緩的清潔劑及保濕滋潤乳液,衣著避免合成衣料,平日可食用益菌調節免疫力,這些有助於控制病情。